【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 歐洲手術示範驚豔外國醫師

記者 蔣仁人 / 專題報導

楊家森醫師坦言,現場進行示範手術壓力相當大,所幸在器械與專業團隊合作下,圓滿成功。(圖/楊家森醫師提供)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楊家森醫師的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LVA)世界知名,2023年9月他前往瑞士參加歐洲整形外科研究委員會學術研討會,並受邀至奧地利、瑞士、捷克等國知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於其中兩家醫院進行示範手術,成功搭起國際交流橋樑,讓國際看到台灣在LVA領域的傑出成果。

楊家森醫師此次於歐洲整形外科研究委員會學術研討會針對LVA發表演講,分享高雄長庚成功的經驗。(圖/楊家森醫師提供)

歐洲整形外科研究委員會是歐洲整形外科重要學術機構,每年都會舉辦相關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參與,已舉辦至第13屆。2023年首次將淋巴水腫納入討論議程,特別邀請楊家森醫師進行keynote speech,希望由他分享高雄長庚在LVA領域的發展以及相關成果,提供想發展此領域的醫師參考。

楊家森醫師說,歐洲淋巴水腫病患相當多,加上淋巴水腫治療已經成為整形外科領域近年非常夯的議題,歐洲能執行的單位相當少,再加上不少年輕醫師想要投入LVA領域發展,才促成大會此次特別為LVA安排相關議程

台灣獲讚為顯微手術天堂

楊家森醫師在會議一開始即介紹台灣與高雄長庚,當介紹長庚體系有十個院區,至少有一萬張病床,光是高雄長庚就有56間開刀房,這些軟實力讓現場專家十分訝異,許多曾前往台灣受訓的外國醫師都認為台灣是顯微手術天堂。

得知楊家森醫師將前往歐洲參加會議,三家醫療機構特別邀請他前往擔任客座教授,並於其中兩家醫院進行三場示範手術。楊家森醫師坦言,要在不熟悉的地方與團隊進行示範手術其實壓力非常大,所幸他除了攜帶自己所熟悉的LVA手術器械,歐洲醫院手術室護理團隊亦非常專業,讓示範手術順利完成。

三醫療機構擔任客座教授 歐洲執行三例示範手術

楊家森醫師此次受邀至歐洲三所大學相關附設醫院擔任客座教授,同時進行示範手術。(圖/楊家森醫師提供)

邀請楊家森醫師擔任客座教授的三家醫院分別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AKH醫院、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捷克Brno Masaryk大學St. Anne醫院。這些醫院在歐洲都是赫赫有名且是極具規模的整形外科醫院,其中維也納大學AKH醫院歷史已超過300年。能讓這些知名醫院邀請擔任客座教授,楊家森醫師在此領域的代表性不言可喻。

楊家森醫師說,由於淋巴水腫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像是顯微淋巴組織移植手術、LVA手術、淋巴結皮瓣移植等,但到底何類病患適用何種手術,手術成效又是如何,許多歐洲團隊莫衷一是。由於LVA近年成為相當熱門的討論議題,因此歐洲團隊邀請他進行手術示範,希望親眼確認LVA的治療成效。

端對端吻合 手術難度高

事實上,歐洲20年前就有義大利醫師以顯微LVA進行相關手術,但與超顯微LVA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楊家森醫師解釋,超顯微LVA是進行「端對端」的吻合,手術有一定困難度。而義大利醫師則是以「套疊」的方式,將數條小條的淋巴管套入靜脈,手術難度較低,但無法如LVA可以執行至滴水不漏,常常發生淋巴液、靜脈血滲漏等併發症。

由於楊家森醫師近年不斷在LVA領域發表論文,獲得許多重量級期刊刊登,讓歐洲部分醫療團隊相當感興趣,希望更進一步現場觀摩LVA在治療淋巴水腫的成效,特別安排楊家森醫師現場進行示範手術,分別在維也納進行一例上肢,以及捷克上下肢各一例。

楊家森示範LVA手術 歐洲團隊全程錄影學習

楊家森醫師說,對方對於LVA手術成果可以用「驚豔」形容,雖然透過論文知道台灣在LVA手術成果豐碩,但親眼見過示範手術,感受則是完全不同。因為會開刀與將刀開好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技術,透過此次示範手術,讓對方可以完全了解LVA在淋巴水腫治療的優勢。

醫療團隊在楊家森醫師進行示範手術時全程錄影,根據楊家森醫師觀察認為,對方認為這是很少見的開刀方式,強調之後會仔細觀看影片以利學習。而在一旁觀察的總醫師術後向楊家森醫師展示寫滿一頁半的重點筆記,顯見歐洲對於LVA手術尚處於啟蒙階段。

獲歐洲整外教父級教授肯定

讓楊家森醫師更感動的是,捷克St. Anne大學醫院整形外科前主任Jiri Vesely教授是歐洲非常著名的顯微手術專家,先前旅居義大利,為歐洲整形外科教父級人物。

此次,這位教授全程參與示範手術及演講,結束時還特別向楊家森醫師道謝,讓他學到許多東西。得到這位教父級教授肯定,讓楊家森醫師受寵若驚。

楊家森醫師此行除了擔任客座教授示範手術,也參觀了這些大學附設醫院。他說,日內瓦大學以及捷克大學對醫學生及住院醫師教育的投入,讓他感到非常的驚豔,這些醫院都提供頂尖設備與環境,這部分台灣一定要趕上。

楊家森醫師指出,經過此次歐洲行,台灣目前在LVA領域無論是手術成果或是論文發表,仍處於領先地位。透過此次交流,已經與國際優秀團隊建立很好的關係,未來包括手術交流、醫師訓練,都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例如楊家森醫師如果想開發新的術式,可與團隊聯繫,即可安排大體老師進行手術模擬,快速縮短學習曲線。

楊家森醫師強調,思維的方向決定高度,如果想要立足國際,就不能滿足於現狀,不僅要與國內優秀團隊比較,更要積極與國際間進行交流。如果能將接觸面推行的更廣泛,讓自己打開視野了解別人的優缺點,進步的空間就會更多。

此行前往歐洲也讓楊家森醫師感受到國外團隊展現的積極度,台灣雖然也不斷在進步,但是別人卻是以兩倍速度前進。他認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大家都在努力追上時,台灣要思考應該採取何種作為,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楊家森醫師與捷克St. Anne大學醫院示範手術團隊合影。(圖/楊家森醫師提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 羅盛典 相知相惜 照護病人同樣執著
延伸閱讀 :【中時新聞網】鼓勵淋巴水腫症患者 長庚醫師騎行500公里為病友打氣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 翻轉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治療觀念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單側下肢淋巴水腫 影響對側肢肌肉水腫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超顯微手術300例躋身全球六個淋巴疾病手術卓越中心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淋巴水腫不必切除腫脹部位! 高雄長庚發展超顯微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淋巴水腫LVA 治療研究傳捷報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改寫全球淋巴水腫治療準則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領先全球 提出LVA黃金標準數字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網】海洋弧菌肇禍!嘉義漁民右腳腫如象腿,醫師「體內造路」助重生
延伸閱讀 : 接起0.03公分淋巴管,讓面臨截肢病人,重獲生機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延伸閱讀 :【不惑Unilifesity】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用於淋巴水腫治療
延伸閱讀:白蛋白膽紅素 (ALBI) 等級與外傷性肝損傷患者死亡風險的關聯
延伸閱讀:超顯微外科淋巴靜脈吻合術後癌症相關下肢淋巴水腫中失調基因的恢復 – 一項前瞻性縱向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靜脈吻合術中逆行吻合對於癌症相關下肢淋巴水腫的影響:回顧性隊列傾向評分匹配結果分析
延伸閱讀 :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用於治療老年人次發性下肢淋巴水腫-回顧性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對下肢淋巴水腫及肌肉水腫、肢體和筋膜下體積的影響:磁共振影像研究
延伸閱讀 : 在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中使用顯微鏡內建的近紅外線光來增加深部淋巴管的偵測:縱向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淋巴水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的吻合類型之決策
延伸閱讀 : ZEISS Vision 175th | LVA淋巴水腫專家楊家森醫師專訪優良人員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