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是diffusion tensor image的縮寫,在腦部研究已經超過10幾個年頭,舉凡腦部腫瘤,退化疾病,外傷,發育問題,非常廣泛的被用來研究,也是微觀影像的始祖。DTI藉由分析水分子在組織的擴散速度可以用來研究白質的完整性及組織水腫程度。將DTI用來研究下肢淋巴水腫時想要問的問題就是,病人皮下非常腫,但是下面肌肉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水腫呢?另外,我們之前研究發現病人患側開完刀,運用MRI發現腳的水腫(體積)可以被準確定量縮小改善,意外也發現對側相對正常下肢其實在生病時也會輕微水腫。除此之外,我們也證明了在單側下肢淋巴水腫的病人中,除了患肢外,一般被視為正常的對側肢也都有「肌肉水腫」的現象。此「肌肉水腫」先前從未在文獻中被提及。由於肌肉由一層較沒有彈性的筋膜所包覆,所以當肌肉水腫變嚴重時,肌肉腔室壓力會持續增高,這很有可能會是造成淋巴水腫病人不適的原因之一。而在患肢接受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LVA)後,不只患肢,連對側肢的肌肉水腫也都有明顯減少!這篇論文不只證明了局部淋巴水腫的確會有全身性的影響外,也合理的懷疑先前認為表淺及深層淋巴系統間並無相互連結的觀念,因為LVA只能接表淺的淋巴管,但深層的肌肉水腫卻有明顯改善。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DTI告訴我們,淋巴水腫病人連同正常下肢的肌肉也都是水腫的,這個部分可以由後續整個身體氧化壓力提高來做解釋,更甚的是,淋巴水腫手術不只改善了患肢的水腫,連同對側也改善了,皮下的肌肉組織水腫也改善了,這樣的研究成果,可說是打開淋巴水腫病理以及解剖學另一扇新研究的大門,但真正機轉還需要很多的努力…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單側下肢淋巴水腫 影響對側肢肌肉水腫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超顯微手術300例躋身全球六個淋巴疾病手術卓越中心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淋巴水腫不必切除腫脹部位! 高雄長庚發展超顯微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淋巴水腫LVA 治療研究傳捷報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改寫全球淋巴水腫治療準則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領先全球 提出LVA黃金標準數字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網】海洋弧菌肇禍!嘉義漁民右腳腫如象腿,醫師「體內造路」助重生
延伸閱讀 : 淋巴水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的吻合類型之決策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延伸閱讀 : ZEISS Vision 175th | LVA淋巴水腫專家楊家森醫師專訪優良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