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 羅盛典 相知相惜 照護病人同樣執著

記者 陳依淇 / 專題報導

楊家森醫師與羅盛典醫師受邀至醫藥新聞週刊品茗,細數兩人的行醫歷程以及對病人的照護態度

2023年3月1日,由高雄長庚醫院淋巴水腫中心主任楊家森醫師耳鼻喉部鼻科主任羅盛典醫師發起的「為淋巴水腫而騎、為癌症希望而騎」展開為期五天的騎乘行動,騎遍全台的長庚院區,活動內容並上傳至Lymphatic Education & Research Network與國際抗癌聯盟UICC網站,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醫界對於淋巴水腫與癌症疾病照護的努力,而此次行動也將兩人深厚的情誼表露無疑。

楊家森醫師與羅盛典醫師發起「為淋巴水腫而騎、為癌症希望而騎」行動,騎遍全台長庚院區,近乎瘋狂的舉動,期盼喚醒各界正視癌症與淋巴水腫的議題。(楊家森醫師提供)

楊家森醫師與羅盛典醫師在住院醫師時期即已相識,而兩位之所以走的很近,關鍵在於兩位對於病人的照護有著同樣的執著。

羅盛典切腫瘤 楊家森重建 臨床緊密合作

兩位在照護病人時都會時時刻刻站在病人的角度著想。兩人在臨床緊密合作,由羅盛典醫師切除頭頸腫瘤,楊家森醫師進行重建。楊家森醫師表示,羅盛典醫師手術的切口很直,顯示他很清楚切除的範圍與界線,羅盛典醫師為病人著想的表現讓楊家森醫師非常感佩。

網路流傳羅盛典醫師是非常難掛號的耳鼻喉科醫師,就算掛了號,候診也得等很久的時間。即使如此,看他的診卻非常值得,因為他對於每位病人都是盡心盡力。

楊家森醫師非常佩服羅盛典醫師對病人的重視,他強調,癌症病人只有一次接受開刀的機會,醫師就算多花一點時間處置也是值得的。

而羅盛典醫師則將楊家森醫師視為最大的心靈支持,他直言,當出現太多負能量時,必須依賴楊家森醫師,兩人互相打氣才能再走下去。

羅盛典 樂從失敗中汲取重新成長動力

羅盛典醫師是標準的星戰迷,他將尤達大師的經典名言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其中之一即是人生最棒的導師不是別人,而是失敗,必須從失敗中汲取下一次重新成長的動力。

羅盛典醫師(右)是超級星戰迷,帶著光劍和楊家森醫師(左)一同舞劍,更象徵對於醫療熱忱不熄滅。

如今兩人都是一方之霸,但一路走來承受的挫折可是沒少過。羅盛典醫師以經口內視鏡執行頭頸部腫瘤切除的手術成果已多次受邀在國內外會議中分享,而且他的內視鏡微創手術不僅經口,也經鼻進入,並曾經以「經自然孔微創手術」發表演講,更被視為平民版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他樂見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的發展,但也體悟到,即使遭遇阻礙,也一定要設法將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到最好。

楊家森做事學會小心 力求無瑕疵

楊家森醫師曾經在國外參與醫學會,當時看到新的醫療設備可協助病人而帶回來使用,遭到檢舉。雖然他的出發點很單純,且當年很多醫師都是如此,但畢竟使用未經核准的醫療器材是事實,他坦然接受衛生單位的罰責。而這件事也讓他更清楚,凡事得要更小心,做到沒有瑕疵。

當時遭到檢舉時曾經讓他非常心寒,旁人安慰他「不遭人忌是庸才」。他也更清楚體會到,唯有自己做得更好,才能不受人欺負。

羅盛典病人封天使 走上腫瘤醫學之路

如今兩人都是外科系醫師,但初期兩人的出發點可是不太相同。羅盛典醫師原本希望走小兒科,而非從事腫瘤醫學。見習醫師時期他首次接觸小兒腫瘤的病人,病童三天即往生,對他是極大的衝擊。

在實習醫師的最後一站,當時他照顧一位末期肺癌病人。家屬轉知,病人離世前曾以「天使」來形容羅盛典醫師。至今回想起來,他直言,「我不知道是誰救贖了誰」。即使當時不會開刀的他只能陪伴病人,但病人的回饋讓他領悟到,身為醫療人員必須盡自己所能,提供病人所需要的照護,也促使他踏上腫瘤醫學之路。

不同於羅盛典醫師,楊家森醫師則是打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走小兒科,因為看到生病的孩童,會讓他感到不捨而影響心情。

兩人在行事風格方面相當不一樣,不同於羅盛典醫師貼近病人,楊家森醫師則會刻意與病人保持距離,他很清楚,當與病人太接近時,自己的心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即使兩人都已身為大師,但至今仍然非常慎重看待每一位病人,希望病人能因為自己多付出一點,而有更好的預後。兩人很清楚,有時候自己並無法改變既有的環境與文化,但經由自身不斷的努力,或許可以影響團隊,逐步走向不同的方向…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時新聞網】鼓勵淋巴水腫症患者 長庚醫師騎行500公里為病友打氣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 翻轉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治療觀念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單側下肢淋巴水腫 影響對側肢肌肉水腫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超顯微手術300例躋身全球六個淋巴疾病手術卓越中心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淋巴水腫不必切除腫脹部位! 高雄長庚發展超顯微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淋巴水腫LVA 治療研究傳捷報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改寫全球淋巴水腫治療準則
延伸閱讀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領先全球 提出LVA黃金標準數字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網】海洋弧菌肇禍!嘉義漁民右腳腫如象腿,醫師「體內造路」助重生
延伸閱讀 : 接起0.03公分淋巴管,讓面臨截肢病人,重獲生機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延伸閱讀 :【不惑Unilifesity】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用於淋巴水腫治療
延伸閱讀:白蛋白膽紅素 (ALBI) 等級與外傷性肝損傷患者死亡風險的關聯
延伸閱讀:超顯微外科淋巴靜脈吻合術後癌症相關下肢淋巴水腫中失調基因的恢復 – 一項前瞻性縱向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靜脈吻合術中逆行吻合對於癌症相關下肢淋巴水腫的影響:回顧性隊列傾向評分匹配結果分析
延伸閱讀 :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用於治療老年人次發性下肢淋巴水腫-回顧性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對下肢淋巴水腫及肌肉水腫、肢體和筋膜下體積的影響:磁共振影像研究
延伸閱讀 : 在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中使用顯微鏡內建的近紅外線光來增加深部淋巴管的偵測:縱向隊列研究
延伸閱讀 : 淋巴水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的吻合類型之決策
延伸閱讀 : ZEISS Vision 175th | LVA淋巴水腫專家楊家森醫師專訪優良人員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