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淋巴水腫LVA 治療研究傳捷報

記者蔣仁人/專題報導

目前所有治療淋巴水腫術式中,LVA有著傷口小、對病人傷害最小、恢復時間快的優點

台灣整形外科不僅在淋巴水腫治療具有頂尖水準,相關基礎研究也不遑多讓。高雄長庚淋巴水腫中心團隊成功證實淋巴管靜脈吻合超顯微手術,可減輕淋巴水腫患者血清中的氧化壓力,並增加其抗氧化能力,研究成果發表於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CM, IF 3.303,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ranked 36/165, Q1)。

楊家森醫師團隊成功證實LVA手術後,可以降低氧化能力並增加抗氧化能力

高雄長庚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量冠全台

高雄長庚淋巴水腫中心主任楊家森醫師表示,這是全世界第一篇證明淋巴水腫病人接受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ymphaticovenous anastomosis, LVA),將淋巴水腫體積減少後,全身的氧化壓力會明顯下降,且抗氧化能力明顯增高。並進一步確認,淋巴水腫或許是局部的腫脹,但卻有全身性的影響。

目前全世界罹患淋巴水腫病患介於1.4億至2.5億人,在已開發國家中,約有兩成乳癌及四成婦癌病患術後罹患淋巴水腫。就台灣而言,每年新增 4000~5000例,其中多半來自癌症淋巴廓清手術後形成,特別是婦癌、乳癌患者。

以目前所有治療淋巴水腫術式中,LVA有著傷口小、對病人傷害最小、恢復 時間快的優點。高雄長庚醫院2015年引進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 (Lymphatico-Venous Anastomosis, LVA),2021年5月即將達成300例里程碑,每月手術數量居全台之冠。

楊家森淋巴水腫論文躍上國際期刊

除臨床服務外,楊家森醫師在學術研究方面,目前已發表13篇淋巴水腫論文,其中一篇發表在美國外科學院官方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JACS,影響因子4.590分,在全世界210本外科期刊中排名第13 名),此篇論文證明嚴重淋巴水腫接受超微手術後仍能顯著改善,改寫淋巴水水 腫治療準則。另有7篇發表於整形外科排名第一的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PRS, 影響因子4.209分,在全世界210本外科期刊中排名第20名)。

楊家森醫師指出,淋巴水腫的致病成因一直是醫界無法釐清的謎團。若為淋巴廓清術後破壞淋巴管回流路徑所導致,理論上病人術後應立即產生淋巴水腫。但是根據國際性統計顯示,八成乳癌患者淋巴水腫時間平均為術後兩年內。而根據他的統計,婦癌患者則是平均在五年四個月後才發生。

術前術後非淋巴水腫肢體皮膚也獲改善

楊家森醫師說,這顯示手術並非造成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除了基因因素外,抗氧化能力的喪失也可能是關鍵之一。楊家森醫師團隊仔細研究淋巴水腫病患術前術後的改變時,除了發現患肢體積/蜂窩性組織炎的減少、病患的生活品質/心境/患肢皮膚顏色質地的改善外,也特別觀察到,病患非淋巴水腫的肢體皮膚顏色質地也有著顯著的改善。

在搜尋相關文獻時,發現淋巴水腫病患會有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增高的現象。楊家森醫師指出,人體中中存在許多具活性的自由基(Free radical),當體內存在過多的自由基時,會攻擊細胞內的蛋白質、脂類及脫氧核糖核酸或核醣核酸,造成細胞的氧化損傷。

楊家森醫師說,自由基是造成許多發炎反應及退化、衰老的主要原因。為避免自由基的攻擊,人體發展出一套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機制,來保持自由基/ 抗氧化的平衡。氧化壓力是指當自由基與抗氧化物不平衡的狀態,呈現的是自由基過剩,抗氧化能力被過度耗損的失衡狀態。經過臨床觀察與文獻蒐集,團 隊決定朝淋巴水腫病患在接受超顯微手術後,患肢體積的變化與氧化壓力的關聯性。

這篇研究共蒐集26位下肢淋巴水腫患者,其中女性25名、男性1名,平均年齡為59.6+11.1年。所有患者均患有國際淋巴學會(ISL) II-II期淋巴水腫,平均持續時間為6.0+6.5年。經MRI檢查淋巴水腫肢體平均容積為236941380 mL。LVA後六個月平均體積減少為902.6+855.5 mL,減少百分比 40.5+26.5%。

經過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病患血清,透過Partek分析鑑定14種差異表達的蛋白質(4種上調的蛋白質和10種下調的蛋白質)。考量到抽血時血紅蛋可能很容易受到影響,且研究重點為與淋巴水腫相關的氧化酵素,最後選擇四個蛋白質靶標(CAT,PRDX2, CA1和CA2)經由ELISA進一步驗證。

根據ELISA分析顯示,LVA後僅CAT顯著下調(LVA前vs. LVA後,分別為 2651+2101 vs. 1448+593 ng/mL,p=0.033)。 LVA之前和之後的血清樣品中PRDX2,CA1和CA2的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透過照片可以發現病患非淋巴水腫的肢體皮膚顏色質地,也有著顯著的改善

抗氧化能力指標檢測 TAC與GPX差異顯著

除了蛋白質表現,團隊另進行抗氧化能力指標檢測,包括TAC、GPX、血清 8-OHAG和MPO,其中TAC與GPX均有顯著差異。TAC (LVA前vs. LVA後,別為441481 vs.488459pmol/L,p=0.031)。GPX(LVA之前vs. LVA之後,分別為73420 vs.92429 Ug,p=0.018),至於血清8-0HdG和MPO含量無明顯差異。

楊家森醫師指出,這是世界上第一篇研究證明,病人接受完LVA手術淋巴水腫體積減少後,全身的氧化壓力會明顯下降,且其抗氧化能力明顯提高。這篇研究提供未來針對淋巴水腫治療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研究。

楊家森醫師認為,目前醫界對於淋巴水腫與氧化壓力的認知,一直無法確定兩者間的因果關係,雖然手術已經有很好的成效,但是治療速度遠不及發病人數,如何預防還是未來治療重點,透過這項研究找出相關機轉,未來可能只需口服藥物就可能預防淋巴水腫。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超顯微手術300例躋身全球六個淋巴疾病手術卓越中心
延伸閱讀 : ZEISS Vision 175th | LVA淋巴水腫專家楊家森醫師專訪
延伸閱讀 : 【自由時報】淋巴水腫不必切除腫脹部位! 高雄長庚發展超顯微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領先全球 提出LVA黃金標準數字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網】海洋弧菌肇禍!嘉義漁民右腳腫如象腿,醫師「體內造路」助重生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改寫全球淋巴水腫治療準則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延伸閱讀 : 淋巴水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的吻合類型之決策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不插管全靜脈精準麻醉,吳紹群高雄長庚獨步全球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