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淋巴水腫是一種慢性、使生活品質大幅降低的疾病,全世界每 30 人中就有 1 人受到影響。目前,淋巴水腫的手術治療包括了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和血管化淋巴結皮瓣移植(VLNT)。LVA 為一種微創的繞道手術,將淋巴管與靜脈進行吻合後,可將堆積於淋巴管內的淋巴液引流至靜脈進而改善淋巴水腫。其他方法包括抽脂手術和大面積切除後植皮,如Charles手術。先前的共識認為LVA對於嚴重淋巴水腫療效不佳,因此這類病患皆需接受VLNT治療。但對於這些曾接受過VLNT來治療淋巴水腫的患者因術後改善效果不如預期時,還能有哪些治療選擇來得到進一步改善?近年來由於新論文的發表及觀念上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LVA可用來治療嚴重淋巴水腫。因此我們研究了是否可以使用微創的LVA來讓曾接受過VLNT的病患能有進一步改善。
方法
這項回溯式世代研究招募了 8 名患者共罹患了9個下肢淋巴水腫(一名患者患有雙側下肢淋巴水腫),這些下肢皆接受過 VLNT 手術。這研究排除了曾接受過 LVA、抽脂手術、Charles手術或數據不完整的患者。在這研究中這九個下肢皆接受了LVA。病患下肢之術前和術後的體積使用了磁共振體積法來評估。主要結果是在 LVA 後6個月所測量的下肢體積。
結果
病患在接受LVA 前罹患淋巴水腫的中位時間為 10.5 (4.9-15.3)年。在接受過VLNT 後與 LVA 之間的中位等待時間為 41.4 (22.3-97.9)個月。淋巴水腫肢體的中位體積為 3,836 (2,505–4,584) mL。LVA 術後的中位追蹤時間為18 (6-30)個月。與 LVA前體積相比,LVA後6個月和一年後體積百分比有顯著減少(p < 0.001)。
結論
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作者建議使用LVA作為曾接受過VLNT患者尋求進一步改善的的第二次手術。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超顯微手術300例躋身全球六個淋巴疾病手術卓越中心
延伸閱讀 : ZEISS Vision 175th | LVA淋巴水腫專家楊家森醫師專訪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楊家森領先全球 提出LVA黃金標準數字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淋巴水腫LVA 治療研究傳捷報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網】海洋弧菌肇禍!嘉義漁民右腳腫如象腿,醫師「體內造路」助重生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高雄長庚改寫全球淋巴水腫治療準則
延伸閱讀 :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延伸閱讀 : 淋巴水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的吻合類型之決策
延伸閱讀 : 【醫藥新聞週刊】不插管全靜脈精準麻醉,吳紹群高雄長庚獨步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