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治療晚期轉移腎癌 醫:國際趨勢標靶合併免疫選擇更多元


記者張益華/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羅浩倫。圖/羅浩倫醫師提供

隱身在後腰背的腎臟是人體重要維生器官,若腎細胞突變致癌,早期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血尿、腫塊、腰痠症狀出現,可能已是晚期。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羅浩倫指出,晚期腎癌治療藥物多,提供病人重生機會,目前國際治療趨勢是若發現腎癌轉移,可以考慮使用標靶合併免疫治療。

早期腎癌治療靠開刀 晚期轉移治療藥物多

根據台灣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腎癌發生率並不特別突出,死亡人數也約僅佔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但一年仍有數百人因腎癌而死,且新發個案的年齡中位數在男性為60歲,顯見不乏青壯年正為此受苦。

羅浩倫醫師說,早期腎癌通常症狀不明顯,很多病人是意外透過健檢發現。若腫瘤還不嚴重,可局部開刀切除,盡量保持腎功能;若侵犯比較重要的血管構造,則整顆腎摘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處理,5年存活率佳。但若沒有即時發現,確診即局部晚期或已轉移,就必須靠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治療。

目前健保給付晚期、轉移腎癌的第一線治療是標靶藥物,羅浩倫說,臨床有些晚期腎癌病人整體情況評估的預後較好,可選擇單一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部分高風險或晚期的病人,腫瘤比較惡性,目前國際治療趨勢是第一線就以標靶合併免疫治療。但合併使用免疫藥物,健保並無給付,病人也需考量經濟能力能否負擔。

標靶合併免疫治療 助晚期病人重獲新生

羅浩倫說,從臨床個案觀察,對免疫治療有反應的病人,治療都能提供很好的幫助。他臨床曾遇過幾次「奇蹟」個案,一名30歲的病人,病況非常險惡,腫瘤從腎轉移到小腸、大腸、胰臟,造成很嚴重的腹水且因腸阻塞無法進食、也不能活動且死亡就在眼前。因病人有私人商業保險,自費使用免疫和標靶藥物合併治療後,解除當下的危機也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後續能自由從事想做的運動和嗜好。

還有一名70歲的先生因腎細胞癌切除腎臟,後續仍轉移到背部,經歷三種不同標靶藥物治療,努力克服副作用,但治療效果不彰;最後用免疫藥物奮力一搏,目前持續門診追蹤。

羅浩倫表示,晚期腎癌有很多治療藥物可用,健保也幫忙甚大,若標靶治療無效,仍可以申請免疫治療爭取時間,但是申請有門檻,若不符標準仍須自費,也會造成經濟負擔。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健檢習慣,若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病灶,要進一步就醫診斷,愈早發現、預後最好、負擔最小。若是腎臟囊腫或水泡,也要小心癌化風險,應定期追蹤。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