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否對於外傷有著保護作用? — 藉由手術驗證之鈍性腸及腸系膜損傷患者來進行分析

謝青華
Ching-Hua Hsieh

對於肥胖病患而言,有一種緩衝效應(cushing effect)理論被提出,認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的增加會造成腹部鈍傷後腹部損傷較輕,而且又有一種肥胖悖論(obesity paradox)認為肥胖對死亡率有保護保護作用。然而,先前大多數的研究使用腹部簡化損傷量表(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當成受傷程度的測量指標。但因為腹部器官如脾臟和肝臟損傷,也可能歸因於導致胸部創傷的力量,因此在結果的判斷上可能會造成誤差。本研究旨在使用外科探查手術中確定有鈍性腸及腸系膜損傷診斷(blunt bowel mesenteric injuries)的成人創傷患者來調查肥胖對臨床結果的影響。

這項回顧性研究回顧了 2009 年至 2019 年間所有因道路交通事故而住院的創傷患者數據,結果在 123 名經手術證實有鈍性腸及腸系膜損傷診斷的患者中,我們發現,與正常體重和體重超重組相比,肥胖組的總體併發症發生率顯著較高,然而三組間的24 小時死亡率和住院間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結論是說,本研究結果不支持肥胖存在著對於鈍性腹部創傷的緩衝效應和肥胖悖論。

  • 謝青華醫師
謝青華
現職
高雄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高雄長庚外傷科主治醫師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