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新聞】攝護腺癌是什麼?症狀有哪些?怎麼吃才健康?

Yahoo新聞/專題報導

攝護腺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名,罹患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是全世界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經典美劇《六人行》中,飾演咖啡廳店員「岡瑟」的美國演員詹姆斯.邁克爾.泰勒,日前就是因為攝護腺癌逝世,讓劇迷驚愕不已。究竟什麼是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是全世界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50歲以上男性尤須注意。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攝護腺癌是什麼?診斷方式為何?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在膀胱下方、直腸前方,包覆著尿道,是男人特有的一種腺體。攝護腺功能包含調控尿液與精液的排出、分泌精液及睪固酮等。當惡性腫瘤出現在攝護腺就稱為攝護腺癌,生長速度與其他癌症相比較為緩慢。

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法主要有三種:
1.肛門指診:最基本的篩檢方式,由醫生將手指探入肛門,以檢查攝護腺是否有異常腫大或硬化。
2.經直腸超音波檢查:用超音波顯示攝護腺的影像,可偵測出較細小的病灶。
3.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驗血檢查:可用來辨別病患體內的PSA值是否正常,也可用於追蹤癌症。但當攝護腺發炎或增生肥大時,PSA值也可能升高,所以該數值升高不一定代表罹癌。

攝護腺癌有哪些症狀?

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著腫瘤變大可能壓迫尿道,造成解尿困難、頻尿、夜尿、尿徑減小或會中斷等情形。當癌細胞侵犯至儲精囊,可能會射精疼痛、出現帶血精液,或有勃起功能障礙。若癌細胞侵犯到其他組織或器官,會導致便秘、下肢無力、水腫等不適;倘若轉移到骨頭,則會有明顯痛感,壓迫到脊椎甚至可能產生下肢癱瘓等神經方面的症狀。

攝護腺癌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有15%與家族遺傳及特殊基因有關。有性病史或攝護腺炎的男性,罹癌風險也較高。而熱愛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者,也是攝護腺癌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攝護腺癌在歐美國家的發生率較亞洲國家高,尤其以非裔美國人的發生率最高。

攝護腺癌分四期 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遠處器官

第一期:腫瘤發生在攝護腺內,患者大多沒有感覺,通常是在治療攝護腺肥大時,於刮除的組織中發現。
第二期:腫瘤仍局限在攝護腺內,但可透過肛門指診摸到明顯硬塊,PSA數值也可能異常。若積極治療,有80%至85%的根治機會。
第三期:腫瘤已侵犯攝護腺周遭組織,例如儲精囊、尿道等,可能出現血尿、頻尿或小便困難等症狀。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僅存五至八年的壽命。
第四期:逾八成患者的癌細胞會侵犯骨頭,導致脊椎疼痛等症狀;也可能遠端轉移至直腸、肺部等其他器官。若未接受治療,壽命最多可能只剩三到五年。

攝護腺六種治療方式 術後定期追蹤很重要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以下六種:
1.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以外科手術移除癌細胞侵犯的攝護腺、儲精囊等部位,適用於預期壽命超過十年,且癌症仍局限於攝護腺內的患者。
2.放射線治療(電療):照射放射線來破壞癌細胞,屬於根治性治療。若患者的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此療法能減輕疼痛。但放射線也可能照射到周邊,傷及膀胱及直腸黏膜,三到五年內可能有大小便出血的情況。
3.荷爾蒙治療(藥物或睪丸切除手術):藉由降低患者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來抑制攝護腺癌的生長,可靠手術或藥物來達標。
4.化學治療:攝護腺癌的化療相對單純,僅有一至兩種藥物注射為主。
5.冷凍治療:利用冷凍治療探針深入腫瘤,以極低溫殺死癌細胞,是一種風險較少、恢復也較快的治療方式。
6.海福刀高頻超音波治療:利用經直腸超音波定位,以高溫80到90度,把攝護腺精準加溫,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攝護腺癌非絕症 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

即使攝護腺癌患者已屬晚期,若能經由適當的治療來控制癌細胞生長,仍有機會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50歲以上男性尤須定期接受攝護腺檢查,藉由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提高存活率。平時也應避免吃奶油製品、油炸、加工食品等高脂食物,並減少攝取動物性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可以服用南瓜籽、蕃茄紅素,維護健康。

延伸閱讀 : 體外震波藉由改善組織滲透率局細胞吸收強化鉑金療效,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的小鼠及人源類器官模型
延伸閱讀 : 低甲基化RRBP1在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腫瘤促進腫瘤惡化和化療抗性
延伸閱讀 : 【自由時報】健身濫用睪固酮 肌肉消風硬不起來
延伸閱讀 : 【自由時報】多囊腎癌變30公分腎細胞癌 腫瘤破裂出血引發敗血症
延伸閱讀 : 夜尿影響睡眠品質,6大疾病表徵
伸閱讀 : 【健康醫療網】「血尿、莫名骨頭痛」看3指標小心高風險攝護腺癌奪命
延伸閱讀 : 柴哥準備接受我傾盡全力的治療了嗎?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