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青華醫師

摘要
外傷是全球四十五歲以下人群的主要死因,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六位。要減少外傷的發生、降低外傷併發症死亡率、妥善病患照顧品質,需要於各層面的不斷努力。其中外傷登錄則是一個重要環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是南台灣最大的外傷中心,每年約有一萬八千名外傷病患於急診求治,其中約有三千六百名因而需要住院治療。外傷登錄是由專職的外傷登錄員藉由病歷回顧及病患訪視將外傷相關資料詳盡記載,建立清單,並由主治醫師再次確認,以提供正確完備的登錄資料。從2014年迄今,外傷科共發表了近百篇SCI論文,分別為2014 (2篇)、2015 (3篇)、2016 (18篇)、2017 (17篇)、2018 (17篇)、2019 (16篇)、2020 (14篇)、2021 (6篇),其中超過九成以上都是和外傷登錄有關之學術論文。論文內容可見於外傷科歷年論文集
外傷登錄研究內容
外傷登錄研究的內容相當廣泛,除了探討各項受傷機轉(如跌倒、機車腳踏車車禍、電燒傷、家暴)、各年齡族群外傷(如兒童、老人、男女性)、各外傷區域(如頭部外傷、胸腹部外傷肋骨骨折、股骨骨折)以外,還探討了簡易外傷分數評分版本改變對外傷嚴重度分數的影響、新的多重外傷定義、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查指數和外傷預後關聯性、並研究低體溫、大量輸血、肥胖及身體質量指數、緊急醫療服務網等外傷流行病學及對於預後之影響。舉幾個特殊研究如下:
一、人工智慧AI相關研究。
我們使用支持向量機、類神經網路、及決策樹機器學習建模等來做為預測加護病房外傷患者的生存率、預測外傷機車騎士及中重度腦部創傷病患是否可能死亡、並根據病患基本資料及血液中澱粉酶或解脂酶表現量來判斷病患是否可能有有胰臟損傷。導入人工智慧之研究結果表現普遍皆比傳統的預測評估模式準確。
二、壓力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SIH)研究。
高血糖不見得一定是糖尿病所引起,壓力也可能會讓病患產生高血糖反應,特別是重大外傷的患者也可能有高血糖之反應。然而對於壓力型高血糖患者預後的了解並不多,但此類之病患卻是臨床上於急診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特別是考慮說壓力下之血糖增加是身體用以對抗外界環境變化之現象,對於其治療不能像對糖尿病患者一樣以降低血糖值為目標。我們於各外傷族群研究發現,壓力性高血糖外傷病患死亡率皆有顯著之提高,甚至比糖尿病外傷患者還高。我們也是文獻中第一個提出指標用來協助如何認定糖尿病外傷患者也有壓力性高血糖的現象。
三、逆轉休克指數指標(reverse shock index, RSI)。
休克指數是指心跳值除以收縮血壓值。外傷病患如果其收縮血壓低於心跳時(即逆轉休克指數RSI<1),則代表病患可能有潛在的休克現象。這些病患死亡率會較高而需要在臨床上優先被關照治療,並找出潛在造成休克之原因。我們提出的逆轉休克指數指標已被許多外傷頂尖期刊所引用。這項指標可廣泛運用於急救現場病患、啟動重大外傷小組病患、腦部創傷病患、老年股骨骨折病患、入住加護病房病患等。利用逆轉休克指數與昏迷指數乘積或利用逆轉休克指數差也可以來增加對於預測病患死亡率之準確性。
四、老年營養風險指數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
老年營養風險指數是根據白蛋白和體重/理想體重所計算得出。雖然此指數被廣泛用於老年人或癌症患者,我們發現此項指標也相當合適運用於各年齡層的外傷患者、其除了是頭部外傷、老年股骨骨折、入住加護病房的外傷患者死亡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外,亦可以當作篩檢營養不良高危險群患者依據。
五、優化肝脾鈍挫傷非外科手術療法(non-operative management, NOM)協議。
基於血管栓塞治療的進步,目前非外科手術療法現今被廣為接受用於治療肝脾臟鈍挫傷。我們根據過去的處理結果,探討非外科手術療法和出血、再手術、顯影劑相關腎臟病變及死亡率預後之關係,並建立了高雄長庚肝脾鈍挫傷非外科手術療法的優化協議版本。
六、酒駕相關研究。
我們除了探討酒駕及酒精濃度對外傷病患的各項影響外,我們也發現急診會傾向對於喝酒病患執行更多無發現的頭部電腦斷層檢查。我們並發覺酒駕法令實施後,雖然酒駕患者人數有顯著下降,然而整體酒駕的死亡率並無改變。此結果暗示,要減少酒駕的死亡率除了下降血液酒精濃度之酒駕標準外,可能還需要針對酒駕慣犯等特殊族群之各層面之介入才可以。
未來展望
優質的外傷登錄資料,是外傷研究之基石。各項外傷決策,從外傷預防、外傷機轉、到院前緊急救護、外傷急救、外傷照護品質、外傷醫療公衛政策等,都需要參照外傷登錄資料分析的結果。外傷登錄的研究有助於全方面深化外傷病患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