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重症治療之急救照護成果與未來展望

作者 / 謝青華醫師

長庚學報2月刊「長庚體系外傷重症治療之急救照護成果」

在台灣,大家都會關注癌症及重大慢性疾病所造成許多病患的死亡,但是卻常常忽略了,外傷其實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六位,也是全球年輕族群的最主要死因。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一百零九年台灣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 6,767 人,此事故傷害標準化死亡率約為每 10 萬人口 22人,不但高於南韓的16人,並遠高於鄰近日本的12人及新加坡的6人。即便這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大家的生活型態受到明顯改變,外傷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死亡的人數也持續維持在高檔,並沒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由於事故傷害的年齡層較低,發生的較突然,加上外傷病例的多樣性及複雜性,許多外傷也常常會造成眾多工作中的青壯年病患的殘障失能狀況。對家庭而言,事故傷害發生後往往失去家中的經濟支柱,而造成沉重負擔。這些皆突顯出外傷醫療的重要性。更何況,相對於目前台灣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降,但外傷死亡人數不減,外傷現在儼然已經是台灣的重大國安問題,需要我們去嚴肅面對,以減少外傷事故及其傷害。要減少外傷的發生、降低外傷併發症死亡率、並妥善病患的照顧品質,需要從各方面進行多元的努力。除了政策宣導、外傷防治、團隊醫療、緊急醫療後送系統、到急診救護、外傷手術及重症加護等等,都需要不斷的改善醫療服務品質。

長庚醫院體系各院區的外傷科深刻體會到人命關天的理念,秉持著兢兢業業的精神,除了一直在深化對於外傷病患的服務內容品質外,也不斷提升臨床之全方面的照護水準,並持續著墨於各項臨床與基礎研究,期望能夠提供對外傷病患最佳的全方面照顧。我們將在此『長庚體系推展外傷重症治療之急救照護成果』的特刊中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與成就。譬如林口長庚建立整合型的全線外傷醫療團隊以及外傷大量出血處理新武器經驗分享,並強化運用智慧醫療於外傷急重症之照護;基隆長庚運用主動脈復甦性血管內球囊閉合術(REBOA)及進階心血管監視儀(FloTrac)於搶救外傷急重症病患之性命;土城長庚整合團隊力量來搶救外傷病患;嘉義長庚對於複雜性骨盆骨折的精進處理,高雄長庚運用外傷登錄數據之研究分析來深化病患的照顧品質,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外科重症查房模式,並引進最新的眼窩骨折電腦斷層合併導航系統微創重建手術及肋骨骨折固定手術。這些都在各個層面提供最新的外傷照顧模式以改善外傷病患之預後,希望這些經驗可以經由交流推廣,作為國內外傷醫療有用的借鏡,以提升國內對於外傷病患的照顧品質。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