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靜脈潰瘍要先處理靜脈的問題,整形外科幫你從源頭治療

在台灣,靜脈曲張的隱性患者遠比想像中多得多。相對於國外的發生率而言,預估台灣的靜脈曲張病人應該有兩百多萬人,而其中已出現靜脈潰瘍,需要積極處理的至少有二十萬人。針對這個長期被忽略的族群,高雄長庚整形外科教授謝青華醫師為我們詳細解說靜脈曲張的成因、症狀、可能導致的風險,以及最新的治療方法。

靜脈曲張的成因,和基因有關係?

靜脈曲張是由靜脈回流不全(Venous insufficiency)導致靜脈壓力過高(Venous hypertension)所引起的。和病患的體質、遺傳、久站等多重因素有關。遺傳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在有靜脈曲張的家族中,罹患有靜脈曲張的比例還是偏高。然而,靜脈曲張在基因的遺傳上並不是很絕對,父母親有靜脈曲張但小孩子沒有,或是反過來的情況都相當常見。

當病患靜脈瓣膜功能不好時,血流動力學 (hemodynamic)的改變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譬如說有些人天生靜脈瓣膜功能就比較不好,久站時更容易造成靜脈的回流不全,讓靜脈變得更大,瓣膜閉合功能就更差,以至於變成了惡性循環,惡化靜脈曲張的表現。另外,肥胖或懷孕造成下肢靜脈回流受到阻滯也會增加靜脈曲張的發生。女性可能是因為荷爾蒙的關係,罹患靜脈曲張的機率也高於男性。而年紀越大時,因為血管的彈性越來越差,也會使靜脈曲張的情況惡化。還有一些特發因素,如膝關節置換或膝關節手術後,病人也容易產生靜脈曲張,雖然這在臨床上很常見,但其原因仍未有定論。

靜脈曲張的分級,如何辨別嚴重程度和就醫時機?

臨床上靜脈曲張分為六級。出現所謂”浮腳筋”時的蚯蚓狀血管屬於第二級(C2),潰瘍出現時是第五級(CS),這時的潰瘍傷口還可能藉由換藥而自行癒合。然而到了第六級(C6)的時候,傷口即便藉由換藥也不會癒合,常常需要接受植皮手術。但是對於這些第六級的病患,如果沒有先處理靜脈回流的問題,便接受了植皮手術,其成功往往只是暫時的,很快潰瘍就會再次復發。

臨床上靜脈曲張雖然有分級,但不是所有病程都是循序惡化的,不同區域的表現可能相當不一致。有些病人完全沒有蚯蚓狀靜脈浮出,也沒有下肢腫脹,傷口就直接就產生潰瘍。其中,小腿於兩側腳踝上方的皮膚開始變色發黑,是靜脈潰瘍產生的先兆。靜脈潰瘍的皮膚變黑和曬太陽的黑不一樣,比較偏光亮黝黑,是因為除了皮膚下面的脂質變性外,還會因為血管壓力太大,造成血管內的紅血球被擠壓到皮膚下破裂而造成血鐵質(hermosiderin) 的沉積及周邊發炎反應。如果看到小腿於兩側腳踝上方的皮膚變色發黑,不管這個時候有無潰瘍的產生,都是需要儘早就醫治療的重要指標。

然而,並非所有病人都會演變到潰瘍產生,有些人二、三十年病程的變化也不大,有些人是一兩年間出現黑色素沉澱或出現小傷口後,症狀就迅速惡化。整體病程是動態的,跟病人的血管條件和使用情况有關。血管條件不好的人若長期久站就很可能惡化;而有持續穿彈性襪,就可以減緩症狀的產生。所以病人在觀察到自己可能有靜脈曲張情況時,特別是皮膚有變黑跡象時,需要儘快就醫師,早期處理效果較好,並可以避免潰瘍的產生。而且,皮膚發黑後通常就難以恢復原來的皮膚色澤。

微創手術成為靜脈曲張治療主流

過去對於功能不佳的大小隱靜脈處理多採用靜脈摘除手術(stripping)。但靜脈摘除手術除了需要全身或半身麻醉外,血管分支流血只能靠壓迫處理,容易局部有大片的瘀青出血,術後也有休息比較久。近年微創手術已經取代傳統的手術,藉由雷射或高頻電燒,把功能不好的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從血管內燒掉,以避免靜脈回流不全的情況發生。這些微創的方法只需要局部麻醉,術後病人也可以活動,也可以走路回家,並不需要特別的休養,併發症也相當少。以五年成功率來講,用雷射或高頻電燒可超過95%,遠勝於使用硬化劑注射之70%-80%。此外,目前也有使用魔鬼膠治療來開合靜脈的方法,其術後甚至連彈性襪都可以不用穿,但是價錢就昂貴許多。

台灣有大量隱性病患,需要正確醫療協助

目前,台灣一年大約有三千多個靜脈曲張病人接受微創手術治療。考量到潛在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的人口至少有二十萬人以上,靜脈曲張患者變成了台灣一個長期被忽略的群體。我經常看到很多病人流浪於各科別或診所醫院之間,不停的換藥,再發,傷口就是一直無法完全癒合,甚至病人接受過植皮後,傷口又很快地就再復發。這是因為靜脈潰瘍是因為靜脈的問題所造成的,如果沒有先處理靜脈回流的問題,後面所做的任何治療常常效果不佳。靜脈潰瘍需要先把靜脈的問題處理好,才能事半功倍,才是正確處理靜脈潰瘍的方法。這是我最希望傳達給大眾及醫療同業的一個重要觀念。

全文來源:Story整形春秋 第二季Vol.4

延伸閱讀 : 比較經由其他醫院轉診或自行到本院急診的重大外傷患者預後
延伸閱讀 : 使用飛梭雷射合併藥物導入來預防甲狀腺術後疤痕形成的效果
延伸閱讀 : 有效之醫療品質管理工具-加護病房預後評分系統
延伸閱讀 : 外傷登錄研究-運用數據分析來深化病患的照顧品質
延伸閱讀 : 外傷重症治療之急救照護成果與未來展望
延伸閱讀 : 輸血快速加溫器教育訓練
延伸閱讀 :【環球生技】「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 再生醫學新武器幹細胞胞外體應用突起
延伸閱讀 : 2023高雄中學醫學微課程-外科教學
延伸閱讀 : 2022高雄中學醫學微課程-外科教學
延伸閱讀 : PGY課程-基本縫合訓練

謝青華
現職
高雄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
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高雄長庚外傷科主治醫師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