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失控的閃電俠,接受神經調節術 媽媽不再天天陪讀


記者徐白櫻 / 高雄報導

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石富元示範解說,他說,醫療團隊在「小閎」腦內置入電極,此裝置有助於減少癲癇發作次數。記者徐白櫻/攝影

頑固性癲癇病患不時發作,病童有「失控的閃電俠」之稱,高雄市國中生「小閎」罹患此病,即使手術也無法改善病情,媽媽天天到校陪讀 5年。去年年底,「小閎」接受神經調節術治療,醫療團隊將電極植入腦部,術後發作次數減少一半,媽媽擁有私人喘息空間。高雄長庚醫院表示,過去此法運用在帕金森病患身上,醫療公益委員會針對弱勢家庭全額補助,改善病患生活品質。

全台約有20萬癲癇病患,多數人可靠藥物改善病況,不過仍有其中三成病人屬於頑固性癲癇,常不定時發作,須透過生酮飲食、手術治療或神經調節術治療。

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石富元指出,癲癇成因複雜,「小閎」曾接受腦部手術治療,因情況未改善,去年12月納入「長庚醫療公益計畫」,醫療團隊把電極植入腦部,電池放在他的左胸前皮下,利用電器刺激腦部,觀察發現,術後癲癇發作頻率與強度大幅降低,電池使用年限約10至15年,全台不到百例。

「小閎」媽媽說,兒子在國小三年級發病,多年來天天陪著他上學,每分每秒都在擔心兒子發病受傷,平日要載著安全頭盔,避免發作時倒地導致腦部受傷;術後發作頻率與強度變輕,上學期開始不用陪讀,心理壓力變小,也獲得一些喘息時間。

石富元表示,近年高雄長庚植入3例病童,其中2人情況明顯改善;利用電器刺激腦部可改善癲癇的發作頻率與強度,平均植入2年後可讓癲癇次數減少50%以上。

高雄長庚醫療團隊投入神經調節術治療,右起神經外科醫師石富元、兒童神經內科部長陳志誠、副院長陳武福、神經罕病中心主任洪碧蓮。記者徐白櫻/攝影
「小閎」目前還在國中就讀,媽媽(左)長期到校陪讀上課,手術後她的負擔變輕,也獲得喘息空間。記者徐白櫻/攝影

延伸閱讀 : 【健康醫療網】高雄長庚神經罕病中心,首創生酮飲食SOP助癲癇
延伸閱讀 : 【康健】神經外科治療新趨勢 溫控治療: 顱腦損傷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椎間盤破裂直逼產痛,醫生這招甩疼痛緊箍咒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