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神經外科治療新趨勢 溫控治療: 顱腦損傷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

廣告企劃製作 / 高雄報導

溫控治療(低溫療法)在成人心跳停止和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應用已趨成熟,透過降溫減少腦部缺氧造成的傷害、改善預後的效益也越來越明確,關於溫控治療在顱腦損傷患者身上的應用準則也逐漸凝聚國際共識。
全台一年平均有上萬名腦創傷(TBI)患者,其中惡化成「難治型顱內高壓」的約300名,未來,溫控治療有機會成為這些患者在生與死之間的最後一道「低溫防線」。

目標:不只救命 還要減少後遺症

除了因事故意外導致的頭部外傷,腦出血、腦梗塞等原因也都是急性顱腦損傷的原因。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石富元以「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來形容溫控治療:「顱壓升高是這一類患者常見的問題,腦壓越高、死亡率就跟著提高。對於嚴重腦傷的患者,腦壓控制是極度重要的事情。而溫控治療對於顱內壓的控制已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因此當開刀、藥物等方式都嘗試無效之後,低溫就成為醫師的最後一個武器。

在搶救生命的同時,透過低溫緩解發燒,也是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後。石富元說明,由於嚴重腦傷患者有一半以上都會因感染或腦部發炎而發燒,腦部溫度升高後會因代謝增加而提升缺氧風險,相對地,溫度降低時,腦細胞代謝耗氧率和神經興奮物質的釋放、發炎、水腫反應…閱讀更多

對於嚴重腦傷的患者,腦壓控制是極度重要的事情。而溫控治療對於顱內壓的控制已有強而有力的證據。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石富元

延伸閱讀 : 【健康醫療網】高雄長庚神經罕病中心,首創生酮飲食SOP助癲癇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椎間盤破裂直逼產痛,醫生這招甩疼痛緊箍咒
延伸閱讀 : 【蘋果新聞】回憶地上爬行哭了 肌張力不全者腦植晶片重回常生活
延伸閱讀 : 【聯合報】失控的閃電俠,接受神經調節術 媽媽不再天天陪讀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