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腹腔鏡於全腹膜外腹股溝疝氣修復手術:單一中心之經驗

陳建旭

作者 / 陳建旭醫師、鄭偉權醫師

目的

腹股溝疝氣手術是很常見的手術之一。近年來,單孔腹腔鏡手術發展蓬勃,因為可以減少trocar(穿刺器)引起的併發症並且術後因減少傷口而增加美觀。此研究為了評估在本院使用單孔腹腔鏡手術於腹股溝疝氣的手術結果與併發症,並且探討肥胖病人的的手術結果比較。

研究方法

我們用回朔性的方式去收集高雄長庚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接受過單孔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的病人。所有的手術由陳建旭醫師完成。我們用腹股溝管淺環(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SIR)為界線,疝氣囊超過SIR定義為infra-SIR類型,疝氣囊在SIR之上定義為supra-SIR類型。手術傷口於肚臍下端, 大小約1.5-2公分。BMI ≥ 25定義為肥胖患者。

結果

總共有233患者(共進行了288手術,178單側,55雙側)接受單孔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單側修補組別與雙側修補組別的疝氣囊大小約有25% 是infra-SIR。單雙側兩組共有三成的病人為肥胖患者。平均單側組手術時間為66 分鐘,而雙側組手術時間為100 分鐘。常見的併發症為術後精索持久疼痛(術後7天仍持續疼痛),大部分的疼痛都隨時間緩解。在肥胖與非肥胖組別的術中與術後比較都沒有統計學上的差別。

總結

經過我們的經驗分析,單孔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安全可行性的,且也可以於肥胖病人身上安全實行。

延伸閱讀 : 【自由時報】30歲女掉髮苦 竟罹罕見「腎上腺皮質癌」
延伸閱讀 : 【Heho健康】「背痛」竟是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症狀!組合療法更能避免抗藥性
延伸閱讀 : 【ETtoday】40歲熟女腰痛忍3年才就醫,檢查驚見:輸尿管被狠狠勒住
延伸閱讀 : 【自由時報】少女暴肥10公斤 腎上腺腫瘤惹的禍
延伸閱讀 : 2020年度 | 外科部最佳服務優良人員

  • 陳建旭
陳建旭
現職
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博士班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高雄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實習醫師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