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旭爾 / 高雄報導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訪視時,罹患心臟惡性肉瘤53歲單親媽阿善(簡子善)從醫院做完化療回家,副作用讓她頭痛噁心,全身長紅疹搔癢,23歲女兒小涵幫她擦完藥膏後,接著到屋前院子整理資源回收,阿善無奈說,小涵本讀二技一年級,去年休學顧她抗癌,「希望自己的病能快點好,我不能一直拖累女兒。」
小涵邊將撿回的寶特瓶、鋁鐵罐壓扁放入布袋、邊對記者說,媽去年9月出現沒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呼吸不順,「那時媽三天兩頭掛急診,但都查不出病因,我上課常分心,怕家裡突然有狀況,便先休學陪她治療。」小涵說,直至去年11月,「媽媽只要躺在床上,完全沒法呼吸,晚上只能坐在沙發上睡,改到另一間醫院檢查,才查出媽心臟長5公分腫瘤,地區醫院無法治療,再轉市區醫學中心手術。」
小涵嘆氣說,術前醫生表示心臟腫瘤很少見,但多為良性的黏液瘤,手術摘除即可,不料開刀後切片化驗,竟是惡性肉瘤,「醫生坦白說他從沒處理過媽媽這種病,建議我們到外縣市去找他的老師問看看,之後到大醫院看診,醫生建議排隊等待換心,也說等到大愛心臟機會要看運氣,目前主治醫生評估先做自費化療,每次3萬8000元,現階段療程先做6次,若能將癌細胞殺掉最好,至少也能延緩癌細胞生長,爭取等待心臟移植的時間,目前已做完4次。」
醫院社工表示,阿善前2次自費化療靠申請低收弱勢醫療補助支應,補助額度已滿,第3次則是申請院內基金協助,「因醫院資源有限,第4期之後的治療只能請病人辦欠費分期。」
母嘆孩子跟著吃苦對不起他們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阿善回述說,她與前夫育2女1子,小涵是么女,尚有30歲、輕度智障兒子小遠及28歲長女,長女從小由前公婆撫養長大,多年來少互動;因前夫當年家暴,夫妻分居多年後已離婚,早年她做過工廠作業員、農務零工、餐廳雜工等工活,月賺2萬餘元養家,只是她患憂鬱症、恐慌症,又有氣喘、子宮肌瘤等毛病,常停工休養,但只要有體力,她就外出撿回收,每月賺4、5千元,加上憨兒小遠打零工每月1萬多至2萬元收入,應付8000元房租、3口過生活。
阿善接著說,日子過得艱苦,小涵的國中小時都將營養午餐剩食包回家當三餐,讀大專時半工半讀支應自己零用開銷,近幾年阿善常到大賣場及便利商店拿些店家要給養豬戶當飼料的待用即期便當、飯糰,「一拿回家就先放冷凍庫冷藏,不管過不過期,能吃飽就好。衣服都撿親戚的二手衣,能穿就好。」阿善說著,忍不住哽咽,「孩子出生在我們家,跟著我吃苦受折磨,很對不起他們。」
小涵說,過去家裡物質條件雖不好,「我曾因吃過期食物拉肚子一整天,也常連續2、3天都吃罐頭拌麵,但媽對我和哥哥的愛不比別人少,我們相互依靠,心裡並不覺得苦。只希望媽治療順利,能陪我們多點時間。」
阿善30歲、輕度智障的長子小遠說,自身理解、反應能力較慢,常忘了老闆交待的事情,甚至有次疏失造成公司器具被偷,「每份工作都做不久,這些年已換過5、6次工作,2年前曾試著做餐廳外送平台送貨員,結果為趕送單,發生一些擦撞車禍,做半年就因車禍事故賠1萬多元,實在不划算。」小遠說,近1年多來他改做清潔零工,原本每月有1萬5000元收入,不料近期疫情加重,幾乎沒人叫工,「我跟著妹妹撿回收,撿一整天才掙7、80元,但有事做總比閒在家裡好。」
兄妹做志工服務社工鼓勵復學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小涵也說,一家有基督教信仰,相信神會祝福媽媽,也相信醫生的專業,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媽一定能活下來,「媽打化療很不舒服,很沮喪,甚至都寫好遺書,交待欠哪些親戚多少錢,將來我們有能力要記得還,還說要我們將她的骨灰撒在海裡…,我看了很難過,鼓勵她說,我們會一直陪著妳,她心情才好多了。」
當地食物銀行社工督導說,平時定期通知阿善送些麵條、罐頭等食物,小遠、小涵都懂得惜福感恩,「常到這裡當愛心志工,幫忙整理捐贈物資和分裝。」督導說,如今小涵為照顧媽媽中斷學業,「考量孩子將來的職場竸爭力,還是鼓勵她盡可能復學完成二技學業,到時也會幫忙申請助學金減輕求學負擔。」
阿善娘家父親已歿,手足3姐妹,阿善是老么,她大姐說,自己和大妹各有家庭生活,「我先生洗腎20多年,夫妻生活還靠子女奉養;現在小妹病重,我很擔心,但只能多鼓勵。」記者與阿善長女電訪聯絡,她說,與母親和兄妹多年沒往來,感情較淡「心疼妹妹為顧媽媽中斷學業,只是自己剛出社會掙錢,要付自身房租學貸,對於媽媽的醫病開銷,我只能說對不起,實在沒能力。」
目前阿善一家領每月低收補助5065元,但房租每月就8000元,不敷3口醫病家計。當地里長說,已協辦申請公所急難金及附近宮廟、慈善會救濟共約2萬多元幫忙。蘋果慈善基金會獲悉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窘苦。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李芳艷醫師表示,心臟腫瘤大致分為原發性良性腫瘤、原發惡性腫瘤及續發性惡性腫瘤等3類,原發性良性腫瘤多為粘液瘤,通常可手術切除,但若碎片脫落進入血管,易造成肺栓塞或中風,治療風險高;而原發惡性腫瘤甚為少見,治療上也是以手術為主,若無法完全切除,需輔以化、放療,治療效果並不好;續發性惡性腫瘤則是指從其他部位的癌症如肺癌、胃癌等,轉移到心臟,此患者比例較原發惡性腫瘤多,發現時多為晚期癌症,治療同樣困難。一般而言,心臟腫瘤依生長位置和大小,臨床表現多樣,容易和其他心臟疾病混淆,診斷較為困難,患者若有呼吸困難、心悸等類似心臟衰竭的症狀,就應盡快找心臟科醫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