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衛福部公布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其中肝癌在死亡癌症中排名第2名。造成肝癌發生的因素主要為B 型肝炎、C型肝炎或過度飲酒等因素。造成肝癌發生原因的不同會導致肝癌表現上有所差異,治療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在亞洲,肝癌發生主要是B 型肝炎感染所引發,在北美、歐洲及日本則主要由C型肝炎感染所引發。本團隊透過生物資訊分析方法-ESTIMATE以及CIBERSOFT的分析中發現,腫瘤周圍細胞的基因表現 (IGHM、IGKV4-1、IGLV1-51、IGLV2-8 及IGLV3-10) 與患者的3年存活率有關聯,但僅侷限於非亞洲族群的肝癌。

亞洲族群與非亞洲族群的肝癌中,其腫瘤浸潤免疫細胞的種類也有所差異,而這些腫瘤浸潤免疫細胞的差異也與患者的3年存活率有關聯。尤其在亞洲族群的肝癌中更為明顯。

論文發表由黃連鴻博士、外傷科謝廷旻醫師以及謝青華醫師共同發表於 Genes 雜誌 (impact factor = 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