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線直腸炎治療

新型射頻電燒止血術,可設定電燒深淺度
且不必麻醉、更加安全。

國人罹患放射線(性)直腸炎比率不算低,因為有需多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起初可能都沒症狀,但在放射治療結束後,少部分可能會出現鮮紅血便的症狀,其中又以男性的攝護腺癌,以及女性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最常見。

基本上,對於骨盆腔的相關癌症,包括直腸、膀胱、攝護腺、子宮頸和卵巢等惡性腫瘤,放射線治療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治療方式,因此被廣泛使用至今已超過30年,然而放射線亦會損傷癌細胞鄰近的正常組織,而造成許多的後遺症,其中直腸是所有骨盆腔器官中最容易遭受放射線損傷,因此放射線(性)直腸炎載有接受過骨盆腔放射線治療的病患族群中屬常見,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除此之外,臨床研究也發現,在放射線治療後,大約有2%到20%的患者會產生放射線(性)直腸炎,其中最困擾的症狀就是出血。因此患者必須一開始在做放射線治療時,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放射線療法,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內視鏡射頻燒灼 阻腸道出血

目前診斷放射線(性)直腸炎的最佳方法,就是接受大腸鏡檢查,除了可以排除掉近年來國人罹患率最高的大腸癌外,還可以對於直腸發炎的程度作分級。

輕度放射線(性)直腸炎

可考慮先使用藥物治療,經由每日灌腸的方式將藥物滯留於直腸10至30分鐘以減少直腸發炎的情況,讓出血的情況獲得控制。

中、重度放射線(性)直腸炎

可在藥物治療失敗後考慮選擇內視鏡的治療方式。

由於傳統大腸鏡內視鏡止血工具,如局部雷射或熱探頭都僅能針對單點出血治療,對於放射線大直腸炎的區域性、多處出血的處理,往往較為困難且效果不佳。而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使用內視鏡射頻燒灼來治療,不僅出血症狀明顯改善,不須再輸血或接受鐵劑治療,且無明顯副作用,臨床效果相當好。

延伸閱讀 : 大腸直腸癌細胞透過MSH2往上調控影響CPT-11 (抗癌妥) 之抗藥性

李克釗 Ko-Chao Lee
現職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科主任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
Kaohsiung Medical Collage
經歷
Visiting staff,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Kaohsiung,
Fellowship,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Kaohsiu
Residency,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Kaohsiung, Taiwan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