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是抽血偵測肝功能的常用數據。因為ALT的高低和實質性肝病有特別相關,而AST的表現則與各種器官有關,而受到許多疾病的影響,因此這兩種酶的變化在不同的疾病中可能有所不同。最早Fernando De Ritis在1957年提出了De Ritis比值 (De Ritis ratio = AST/ALT),用於檢測病毒性肝炎。然而,這一比值已被證明有助於區分不同來源的肝臟疾病,並且是處理各種癌症和非惡性疾病的一個重要預測因素,並可擴展利用於對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急性腎臟損傷、敗血症、COVID-19甚至其他疾病的患者進行風險評估。
本研究合併利用了醫院外傷登錄資料庫及臺灣生物庫來探討了De Ritis比值於外傷病患之運用。De Ritis比值>1.6的患者的院內死亡率明顯較高(7.3% vs 1.5%,OR 5.29;Q1-Q3 2.72-10.30; p < 0.001),在調整了性別、年齡、合併症、意識水準和受傷嚴重程度後,與那些De Ritis比值在參考值範圍內(De Ritis ratio between 1.18 – 121)的正常人相比,醫院的死亡率要高2.71倍。因此,De Ritis比值>1.6或可作為早期的預後評估工具,以識別院內死亡風險高的成人創傷患者。
文章蔡青樺醫師撰寫,謝青華醫師指導,發表於Risk Management and Healthcare Policy 2023; May 12;16:87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