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腔內藥物輸注系統就是所謂的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ITDD)
臨床醫師在患者腰椎適當位置,植入藥物輸注導管後,連接植入下腹部皮膚下方的藥物幫浦系統,透過體外調控儀設定目標藥物濃度,幫浦內的藥物即可根據設定好的藥物濃度持續輸注進入脊髓腔中。對於病患在不同時間,對於藥物有不同需求時,也可預先設定在特定得時間時,給予不同藥物濃度,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在台灣,被允許使用在該系統內的藥物有 :
1. 止痛藥morphine
2. 肌肉鬆弛劑baclofen
而透過這樣方式給藥,對於口服morphine或baclofen 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太大的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直接藥物直接在脊髓腔內作用,以極其微量的藥物濃度達到比口服更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大幅降低副作用甚至無副作用。

什麼樣的患者適合採用脊髓腔內藥物輸注系統?
以疼痛控制來說,主要是透過morphine (Intrathecal morphine , 簡稱ITM)緩解癌症病人的全身性疼痛,口服或針劑相關的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的疼痛。
患者對於口服或針劑止痛藥產生不可忍受的藥物副作用時(包括:便秘、噁心、嘔吐、睏倦或睡意、情緒不穩、頭暈、意識不清、錯亂、排尿障礙、皮膚發癢、嗎啡過敏、呼吸抑制等等),以及不良原因型的疼痛,甚至是沒有特定部位的疼痛,都可以考慮使用脊髓腔內藥物輸注系統來給予morphine。
口服嗎啡類藥物與脊隨腔內嗎啡輸注療法(ITM)比較

脊椎腔內嗎啡輸注療法(ITM)的好處
1. 大幅降低止痛藥的用量
2. 大幅降低病人全身性的副作用
3. 更好的疼痛緩解效果
4. 更好的生活品質
案例分享
2020年12月一名確診肺癌末期且骨頭多處轉移的病人,疼痛指數10分(0-10分)即使每天口服四顆15毫克嗎啡約60 mg也無法控制疼痛。在醫師建議下,採取「脊椎腔內嗎啡輸注療法」(ITM)。起始濃度為0.2 mg/day,在病人沒有嚴重副作用的條件下,每次調整morphine劑量30-50%不等,後續病人疼痛顯著改善,口服止痛藥劑量也隨之下降,該患者在臨走前的劑量約為9 mg / day ,因此ITM治療期間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並提昇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脊椎腔內藥物輸注系統(ITDD)植入手術
1.由第三、四腰椎間隙放入導管 Intrathecal catheter placement。

2.在腹部肋骨下開一個口袋,將藥物幫補系統放置在皮下,並且製作通道通往背部。

3.由體外的調控儀調整藥物濃度以及相關參數。
補充藥物時也不需麻醉,可以細針紮入幫浦儲藥槽,抽出舊藥物,注入新藥物即可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