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部可信賴的專業活動-人工血管植入

作者 / 謝青華醫師

「學弟,我去隔壁房間開刀,這台刀你先開始」
「學長,不行啦,我的認證還沒過,不能自己來」

心臟外科黃寬如醫師,致力於這次人工血管教學活動,逐步講解臨床上人工血管植入操作

病人安全是醫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但是卻也可能因為醫師的不熟練或不注意而受到不當危害。過去住院醫師教育訓練模式中,R1時間到了就晉升R2,R2時間到了就晉升R3的模式,無法確保受訓學員的核心能力可以完全勝任手術的成功進行。因此,如果要保障病人安全並讓病人安心,需要先確定住院醫師在訓練過程中可達到足夠的勝任能力,才能夠放心地讓其獨立進行的臨床工作,也就是可信賴的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y, EPA)的精神所在。

EPA之核心概念就是 :
實地觀察受訓學員執行特定臨床任務,依據學員臨床能力給予不同層級的進階式督導,授權決定學員是否勝任獨當一面,可以給予病人完善安全的照顧。

EPA的標準如下

Level 1: 觀察即可,不建議操作。
Level 2: 可在直接,主動監督下執行。
Level 3: 可在間接反應性的監督下執行。(例如可以找到監督者)
Level 4: 可獨立操作執行, 事後確認即可。
Level 5: 可對其他資淺的學員進行監督與教學。

人工血管(Port-A)植入是外科醫師手術之基本技巧,也是常見之用於癌症化療等之必要手術。人工血管是為需要長期及重覆輸注藥物的患者,所設計的一種植人體的矽質導管,在無感染阻塞的情形下可長期留置,以避免患者因重覆做靜脈穿刺所造成的感染或不適,亦可在醫生評估下經由此路徑抽血。在住院醫師之訓練過程中需要確定學員達到足夠的勝任能力,才能夠被信賴而放心獨立進行此項手術。所以外科部規劃將可信賴的專業活動運用於住院醫師人工血管植入手術之訓練。
我們於2020/10/15先以三個小時的seminar課程進行,以心臟外科醫師為講師,傳授學員對於人工血管植入手術的先備知識、技能、與態度。

Surgical anatomy and walk through of the procedure
Speaker / 陳胤嘉醫師

認識port-A, 維護保養, 與併發症評估
Speaker / 黃寬如醫師

EPA認證機制,外科住院醫師應有的手術倫理
Speaker / 陳聿醫師

術前評估, peri-operative order and schedule
Speaker / 賴興華、王鈺棠醫師

上課後學員並需要通過後續考試才可以確認其資格。之後並於2020/10/17在開刀房舉辦hand-on workshop,於主治醫師的教導示範監督下實際操作人工血管植入手術。當日順利完成的所有的手術教學,學員們皆積極參與,反應熱絡。學員並於術後隔日進行接受手術之病患術後訪視,了解人工血管之暢通性及有無併發症。

人工血管植入之EPAs標準及預期及其達到之時機


Level 1進階為Level 2:
上過課(含錄影課)並通過考試,且現場老師認定已充分了解手術流程者。
Level 2進階為Level 3:
需5台完整正確的經驗,且了解獨立操作時如何避免術中與術後併發症
Level 3進階為Level 4:
需10台完整正確的經驗,且最後一例以DOPS形式評估合格者。評核老師須為具備臨床教學資格之外科主治醫師。
Level 4進階為Level 5:
需15台完整正確的經驗。

學員之EPAs進展以護照控管,護照上紀錄於該level時施予手術之病患病歷號及手術日期,由指導醫師於確認整體手術執行完整及正確後,才給予簽章認定。如不合格者,不可給予簽章認證。設定目標為,R1結束前,每位R1皆可以達到level 4等級。未達到者,將委任合適心臟血管外科或一般外科醫師,加強其相關訓練。

延伸閱讀 : 外科部加護病房職前訓練計畫
延伸閱讀 : 【環球生技】「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 再生醫學新武器幹細胞胞外體應用突起
延伸閱讀 : 有效之醫療品質管理工具-加護病房預後評分系統

會員限制

提醒您!文件限定VIP會員下載